校友会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  校友会新闻
​千锤百炼,强而有度,他托起雏鹰展翅飞—访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王彬文
时间:2021-03-15 08:39 来源:校友会 作者: 点击: 213

校友简介:

王彬文,197410月生,19977月本科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机设计专业,现任中国航空工业飞行器强度领域首席技术专家、中国飞机强度研究所所长。长期从事飞行器强度领域基础研究、核心能力攻关和型号研制工作,在飞行器研制中立功8次,主持完成重点预先研究、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型号研制项目数十项;以第一完成人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0项、国家级管理创新成果奖2项,荣膺科学中国人年度人物、第二届全国创新争先奖等荣誉。

 

2020年末,第四届“杰出工程师奖”获奖名单揭晓,我校校友王彬文名列其中。“杰出工程师奖”是由中华国际科学交流基金会发起,经国家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批准设立的重大奖项。该奖每两年评选一次,主要表彰在全国生产建设一线做出杰出贡献的工程技术人员。新学期伊始,航空学院的同学们连线王彬文校友,表达对他获奖的祝贺,并通过线上采访深入交流。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杰出工程师——王彬文。

 

唯坚毅执着,方能展翅高飞


梦想的萌芽植根于儿时的经历。对王彬文来说,少年时放学回家的路上,与小伙伴们嬉笑打闹,抬头间,常常有战机呼啸而过,令他感到震撼。“懵懂的凌云之志、航空之情便由此而生。”王彬文说。


1997年,王彬文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他放弃了北京和上海的工作机会,毅然踏上归途,带着儿时的梦想,来到了位于西安的强度所。


“我刚到强度所每月的工资是220元。”


90年代中期,国家航空领域飞机型号研制和预先研究任务非常少,航空科研机构很难留住人。往往职工干一两年,便经不住时代潮流的冲击,要么自己创业,要么转投外企。王彬文却坚毅执着地奋斗在结构振动、气动弹性等专业领域,为梦想不辍耕耘。而他这一扎,就是23年。


“我坚信一个大国必须要有重器,一个人无论干什么也必须有大情怀,我坚信在此的坚守一定会有所收获的。”正是为了这一大情怀,作为中国航空工业飞行器强度领域首席技术专家、中国飞机强度所所长,近年来,他主持完成20余项国家重大预研项目,6项国家重大能力建设项目,26个型号的42项全机、218项部件和15万件元件强度实验任务,在飞行器强度与结构完整性领域做出了卓越的创新贡献。

 

唯强而有度,方能刚柔并济


对于强度所的职责,王彬文说道:“我们的职责,也是国家赋予我们的两项职责,一是强度专业的研究,一些基础的研究、一些关键技术的突破,你必须要首先把它做完,才能支撑后面飞机型号的研制;二是在新研飞机过程中一些重大的强度试验,我们必须要去完成,要代表国家,给我们的新研飞机通过系统性的试验之后,给出一个强度结论。”


“而强度,这个专业就像是一个守门关的一个关键角色。大家内心一般对‘强’理解是一定要强,而我们这个强度,是强而有度。你强,必须是要有限度的强,而且强是恰到好处,过之一分显拙,欠之一分则险。如果你欠一分,没有达到强度的设计要求,就很危险;如果过于强,超过你的设计目标,它的经济性就不好了。强之韵与度之恒是强度人永恒的追求。”王彬文这样阐释飞机强度科研工作,“强而有度”是他从工作实践中悟出的道理,也是他始终坚持的人生价值。


载客233人的俄航客机紧急迫降玉米地、萨利机长遭遇迁徙的大雁群迫降哈德逊河面……大多数人或许只关注这些新闻事件本身,而王彬文和他的团队却“纠结”于新闻背后的科学问题——着陆冲击、应急坠撞、飞鸟撞击、全机落震等等。


“让飞机飞起来很难,安全落下来更不容易。”王彬文举例说,起飞时跑道上的砂石,飞行过程中突遇的鸟类、冰雹,还有降落时地面对起落架的冲击……生活中很多看似不起眼的现象,但在较高的相对速度下,却是结构冲击领域要解决的问题。王彬文带领团队创新性构建了航空结构冲击动力专业体系,解决了该领域一个又一个关键技术难题。

 

唯传承创新,方能蓬勃发展


王彬文说:“人的一生,学习无处不在,感知源于学习,而创新则源于感知。”从一席话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学习和创新的坚持。全速域地面颤振、复杂结构渐进式破坏、飞机气候适应性、飞行器多物理场耦合等一系列难题攻克的全过程就是他对学习与创新的伟大践行。王彬文常常用两句话勉励他的团队,一句是:薪火相传,继往开来;另一句就是:一切过往,皆为序章,一切未来,皆为华章。在他看来,创新引领发展,而创新更需要像接力棒一样不断地传承。


最近,他正在聚焦“数字孪生”这个新技术如何应用在强度研究中。展望2021年的科技创新,王彬文分享道,“通过仿物、仿生和仿人的研究,实现信息流传递和时空度转换,这是人类科技创新的本质。强度专业未来发展趋势,将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孪生化,飞行无处不有,创新无时不在。”

 

中国航空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许许多多像王彬文一样的人,他们追求新突破、精标准,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国之重器”才能够飞得更高更远,全世界才能够见识到中国智慧和中国风采。坚守、创新、责任……每一颗匠心,都能激励人心,带给我们最深沉与纯粹的力量,让我们在航空报国的新征程中接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