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风采  人物
行胜于言 精忠报国——记中航工业动力所原总师李志广
时间:2011-05-17 12:00 来源:校友会 作者: 点击: 74
    2005年年末,“太行”发动机设计定型审查大会会场内外气氛隆重热烈,参会专家席间有一位银发老者,当“太行”发动机总师张恩和在定型审查书上签字之时,他热泪盈眶,异常激动,在实践了自己“要将发动机送上天”的庄严诺言之时,曾作为该型号总师的他,更是心潮澎湃,难以自禁,他就是动力所第二任总设计师李志广。

    1956年8月,新中国第一个航空发动机设计机构——发动机设计室在410厂成立,这一年的秋天,李志广从南航毕业来到发动机设计室工作。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李志广参加了喷发1A、红旗2发动机的研制工作。那时生活、工作条件艰苦,李志广和同事们都忘我地工作,对新中国新生的发动机事业迸发出火一样的热情。

    动力所成立后,李志广作为中青年技术骨干,参加了由吴大观主持的发动机远景发展工程师组。20世纪60年代初,李志广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罗罗公司学习工作两年。随着发动机研制经验丰富,李志广对航空发动机的设计有深入系统研究。1964年至1984年的20年间,他主要负责我国首台大推力双转子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涡扇6研制工作。该机设计指标属当时世界先进水平。作为型号研制负责人、总设计师,他深感责任重大,为了解决涡扇6发动机喘振、超温、振动三大技术关键,李志广呕心沥血,带领广大科技人员日夜奋战,奋力攻关,使主要技术指标全部达到和优于原定指标,并按英国RD21规范通过了飞行前的持久试车。由于配套歼9飞机下马,故未能上天和投入生产。我国改革开放后,英、美、法、苏的发动机专家看了该发动机后,均表示赞许和惊讶,不相信中国人能做到这一步。这个项目在航空发动机的气动、结构、燃烧、传热、总体和系统方面均首次在我国取得开创性的进展。其中许多单项获得国家和部级成果奖,有的被直接、间接用在批产机种上。该项工程的研制,锻炼了设计队伍,积累了宝贵的研制经验,为动力所的发展和自行研制航空发动机开辟了道路。

    李志广作为“太行”发动机验证机阶段总设计师,自1981年起,他把主要精力用在“太行”发动机上。“太行”发动机是性能先进的大推力级加力涡轮风扇发动机,它的研制将使我国航空工业提高一个新的水平。从型号方案论证,到验证机的立项及全面达标,他以严谨求实、勇于攀登、百折不挠的精神,科学地作出了各项技术决策。在新机研制中,他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废寝忘食,经常深入科研生产一线,同广大科技人员一道解决了大量复杂的技术关键问题,攻克了喘振、振动、磨损等难关,验证机提前10个月达标,为中央军委批准立项提供了技术保证。

    李志广还与国内几位知名专家一起,提出了燃气轮机技术列入863计划的具体建议,得到了领导机关和同行专家的支持和赞同。同时还主持提出了8个燃机设计方案,执笔写出论证报告,经专家评审已有多个型号上报国家立项研制。

    李志广古稀之年仍以饱满的热情,旺盛的精力,为振兴航空事业而努力工作,对发动机资料的译文逐字进行了认真审校,并编写了若干文章已出版数百万字共57册,为发动机型号研制做出了贡献。1994年以来作为《航空发动机设计手册》总编,他积极地开展了工作。这套共19册合计1500万字的工具书,已有14册交付出版,其中7册已出版发行。

    李志广多次参加国内外有关学术会议,出国考察,熟悉国内外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动态和水平,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望。1963年在赴英考察期间,他以主要精力考察了斯贝发动机的技术情况和研制过程,同时考察了发动机研制试验设备,写下十多万字的考察报告,内部出版后,对我国开始研制涡扇发动机和航空发动机试验设备的建设起了一定借鉴、参考作用。1972年12月在国务院科教组主持接待奥地利著名发动机设计师布兰德纳的活动中,他任技术主谈,代表技术组向周总理作了汇报。经周总理批准,请布兰德纳作北航客座教授,于1973年来华工作两个月,这其间担任技术方面主持人。1990年,他两次作为我国军事装备考察团的专家随员访苏,写出两篇有价值的考察报告, 受到军委和空军首长的重视。

    李志广在我国发动机行业一直有较高的威望。先后被聘为国家863高技术航天领域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工程热物理协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学会动力分会副主任,中航总公司科技委委员,中航总公司重点发动机顾问组成员。在担任国家“863”高技术航天领域首届专家委员会委员期间,参加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发展蓝图的论证和概念研究工作,为中央决策提供了参考意见。

注:李志广为我校校友

来源:http://www.cannews.com.cn/zghkb/html/2011-05/17/content_188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