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
当前位置:首页  风采  人物
旭日东升尽朝晖 志在寰宇谱华章——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总工程师兼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
时间:2011-05-27 12:00 来源:校友会 作者: 点击: 61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场所,其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校友是母校声誉的标尺,是母校形象的名片。作为航天领域知名的青年专家,童旭东校友是南航的骄傲。

航天五院 人生起航

    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领域的翘楚,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简称“航天五院”),是我国空间技术的主要研究中心和航天器的研制生产基地。

    40年前,正是在这里,成功研制了东方红一号卫星,开创了中国航天史的新纪元,使中国成为继苏、美、法、日之后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并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20年前,正是在这里,航天五院提出的载人航天方案在激烈角逐中脱颖而出,最终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获通过,开启了我国航天事业的新征程!

    2010年8月的一个夏日,我们走进这片心仪已久的航天圣地,采访我校校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总工程师兼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童旭东。

    虽然此前已和童旭东校友联系过多次,但每次都只闻其声,未见其人。今天,在宽敞明亮的会议室里,第一次见到童旭东校友,就为他的谦和与朴实所打动。他身着时尚彪马T恤,留着小平头,戴着黑框眼镜,颇显学者风范。采访伊始,他平易近人的笑容就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当得知就在几分钟前他才拔了吊针匆匆赶来接受采访,我们对这位校友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1985年7月从南航毕业后,童旭东考入航天五院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简称“508所”)攻读飞行器返回专业的硕士研究生,1988年毕业后成为航天五院的一名普通研究人员。从最基层的设计员做起,他历任508所一室系统组组长、508所一室副主任、508所所长助理、508所副所长、508所所长,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香港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任执行董事兼副总裁,直至现在担任集团公司宇航部总工程师兼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童旭东校友的辉煌人生在五院奠基,从五院起航。

挑战自我 追求卓越

    挑战自我,追求卓越是所有航天人的可贵品质。从面对科研压力的挑战到面对语言文化的挑战再到面对工程管理的挑战,童旭东在潜心科研中挑战自我,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矢志不移地追求着航天人“上九天揽月”的梦想。

    勇于面对科研压力的挑战。1995年5月,童旭东担任508所副所长,主管卫星、飞船型号回收技术以及其他航天科研单位回收技术领域的研制。在科研工作中,他负责组织完成各类技术方案的确立、回收系统大型试验的组织和实施、重大技术问题的分析和处理等工作。

    众所周知,航天工程举国瞩目,不容有一丝一毫的差错,“组织指挥零失误,技术操纵零差错,设备设施零故障,数据判读零遗漏,任务软件零缺陷”是对每一位航天人的要求。在近乎苛刻的行业质量要求下,童旭东所承受的压力超乎常人想象。

    采访时,童旭东回想起让他终身难忘的一段经历。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我国自主研制的长征二号F型运载火箭,托举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东风航天城拔地而起,直冲云霄。随即,胡锦涛总书记向全世界庄严宣布:“中国首次载人飞船发射获得圆满成功!”指挥大厅内顿时掌声雷动,一片欢腾。

    然而,此时此刻的童旭东如坐针毡,后背的汗珠正一颗颗地往下滚落。作为负责飞船返回系统的行政指挥,他最关注的是21小时之后载人飞船能否安全返回。这是惊心动魄的21小时,也是百般煎熬的21小时。在漫长的等待之后,捷报最后终于传来: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8分,内蒙古中部草原地区,“神五”飞船成功着陆,航天英雄杨利伟安全返回!

    勇于面对语言文化的挑战。2004年4月,童旭东担任香港亚太卫星执行董事兼副总裁,这次履新对他而言又是一次全新的挑战。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香港,英语是第一工作语言。但从1993年在俄罗斯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进修起到赴港工作之前,童旭东在工作中主要使用的外语是俄语,从小学习的英语已经非常生疏了。

    2004年初到香港时,面对全新的语言环境和负责公司财务和国际市场拓展工作的压力,童旭东毫不气馁,凭着一股拼命三郎的精神,在极短的时间内努力恢复英语能力,基本上满足了与客户谈判沟通及处理大量日常专业文件的岗位要求。如果说语言的差异是一种表象的挑战,那么文化的差异才是一种根本的挑战。如何在文化背景相异的环境下做好管理工作,这才是管理中的最大挑战。

    在香港工作的五年,童旭东不断思考着跨文化交际的问题,逐渐学会了与不同思维方式、不同民族习惯,甚至是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宗教信仰的人沟通问题,探讨问题,解决问题。有了这段特殊的经历,童旭东学会了怎样和不同的人打交道,怎样更全面地思考问题。“这是一种难得的人生历练”,童旭东事后这样评价他在香港的五年。

    勇于面对工程管理的挑战。航天工程是一项复杂浩大的系统工程,从某种意义上讲,管好科研比做好科研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自1995年5月担任508所副所长,童旭东开始了从一名研究者向管理者转变的历程。一次偶然的国外经历给他的管理理念带来了深刻的变革。1999年他赴法参加法国航天领域的管理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法国人在航天项目管理中提出的很多新名词他连听都没听过,这给他带来了巨大震撼。童旭东深感中国在工程管理领域中与西方的巨大差距。这次特殊的赴法培训经历使他牢牢树立了“一流工程要有一流管理”的理念。

    2010年6月,童旭东履新集团公司921办公室主任。921工程是我国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规模最庞大、技术最复杂的一项载人航天工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及有关外协单位上万名员工直接参与这项工程的科研和生产。身为集团公司921办公室的负责人,童旭东需要在集团领导的统一组织下,耐心细致地带领办公室同志具体协调上万人参与的这项庞大工程的研制工作,需要一丝不苟地进行工程质量的监控、综合计划的协调和发生问题的处理。如果没有一套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想完成这一跨世纪工程是绝无可能的。

阔步高谈 人才培养

    作为航天企业的高层管理者,童旭东深刻认识到,唯有人才资源才是中国航天事业发展永不枯竭的动力,唯有人才优势才是中国航天事业最可依靠的优势。“大学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理应担当起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输送人才的重任。但从一些学校的做法来看,实际将人才培养排在三大职能之末,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做法。”童旭东对当前一些大学弱化人才培养职能的做法提出了委婉的批评,采访中他结合自己南航求学的经历畅谈了人才培养的看法。

    要有一套科学的培养模式。培养优秀人才首先需要一套科学的培养模式。童旭东回忆自己本科的读书时光时,对母校当年试行的“大一大二大班教学、大三大四分专业教学”的教学模式深表赞同。作为这种“厚基础、宽口径”人才培养模式的实验对象,他受益匪浅,这也为他由航空转向航天领域奠定了基础。“不要过早分专业,否则很容易使学生的学科爱好和专业兴趣窄化于某一领域,从长远看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我们当年学了两年基础课后,才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感兴趣的专业进行深入学习,这种方式不是被动的学习,而是主动的学习,有利于培养知识面宽的专业人才。”他对南航上世纪80年代中期实行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是说。

    要有一支敬业的教师队伍。教师应在大学人才培养中发挥主导作用,培养优秀人才需要一支敬业的教师队伍作保障。南航求学的四年,童旭东感触最深的是母校老师的敬业精神。“南航教师非常认真,不但善学,而且善教,要求特别严格”。当时班上有不少同学没有意识到机械制图这门课的重要性,对该课程重视不够。负责该课的李老师,在课上反反复复地强调制图课程对于机械制造的重要意义,苦口婆心地劝说同学们学好机械制图这门课程,这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意义很大。个别同学仍不以为然,没按老师的要求制图,李老师当场气哭了。这件事对学生们的触动很大,他们感受到了李老师的良苦用心,再也不敢也不愿忽视机械制图这门课了。

    要有一个宽松的育人氛围。培养优秀人才更需要一个宽松的育人氛围。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高地,应少一些浮躁,多一些自由,让学生实现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童旭东认为,大学考核应宽松一些,若考核过多过严,极易产生急功近利的弊端,并不利于学校的健康发展。学校应适度弱化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唯一指标,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增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多参加一些学生社团,提升自己的领导才能;多阅读一些书籍,拓展自己的知识面。

    童旭东回忆起在南航求学期间,凭自己的兴趣,徜徉在知识的海洋中,阅读了各学科的大量书籍,这极大拓宽了他的知识面,改变了他的知识结构,现在回想起来对工作的影响是深远的。

天涯万里 寄语母校

    不知不觉,原定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已超出了不少,童旭东校友侃侃而谈,意犹未尽。当问及“从踏进南航的校门到毕业离开母校,自己最大的改变是什么”时,他说:“母校让我开阔了眼界,从懵懂的中学生转变为好学的大学生,为我今后的工作中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这对我一生的影响都是深远的。”

    的确,从1985年童旭东母校毕业到2010年担任集团公司921办公室主任,弹指一挥间,一晃25年过去了。这25年来,童旭东一直在中国的航天领域默默耕耘和无私奉献着,他的耕耘与奉献早已结出了累累硕果。由于他在航天回收技术领域的突出成绩,1996年8月被评为中国航天总公司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1999年12月担任中国宇航学会返回与再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2000年5月享受政府特殊津贴,2000年7月被评为航天五院航天器回收技术学科带头人。2004年11月,又光荣入选首届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作为拥有10余万科研大军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入选国家级人才工程的难度可想而知。在这一连串殊荣的背后,只有他自己最为清楚为此付出的辛劳与汗水。

    临近结束时,童旭东校友应邀挥毫泼墨,欣然写下“值此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六十周年校庆之际,衷心感谢母校对自己的培养,衷心祝愿母校建设成为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我国不断发展的航天事业培育高水平人才”。这题词,承载着南航学子对母校的深深眷恋,也寄托着对母校发展的深深祝福!

人物简介:

童旭东,1964年生,安徽巢县(现为巢湖市)人,1985年7月毕业于我校飞机系高空设备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5月毕业于航空航天部五院508所航天飞行器返回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1993年8月至1994年月12月在俄罗斯萨马拉航空航天大学进修,1997年任研究员,2000年5月任航天508所所长,2003年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兼任中国空间学会常务理事,2004年4月至2009年5月任香港亚太卫星控股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副总裁,2009年5月至2010年6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副部长,2010年6月任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宇航部总工程师兼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